根据海关统计,1~2月份,以人民币计,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9.6%、15.9%和2.4%。尽管3月份全国75.6%的重点外贸企业复产率超过七成,外贸数据预计将有所好转,但外贸行业没有喘息的机会。“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3月30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
与疫情初期面临的复工难、履约难不同,随着国际疫情的扩散,外贸面临的订单风险正在上升。3月份的PMI数据显示,新出口订单指数与在手订单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此前,外贸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供给侧,而现在风险正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化,国际外需不足,更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外贸发展的挑战更多,不确定性也更多。
目前,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约33万家,外贸带动就业达1.8亿人。稳住外贸基本盘,挑战前所未有,订单从哪里来、产能往何处去成为决定外贸企业生死的关键问题。
“触网”是政策和企业突围的共同选择。此次疫情中,不少外贸企业加快了发展电商的步伐,纷纷押宝线上业务,一些外贸企业老板亲自上阵,直播带货。为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线上发展潜力,商务部已决定加快数字外贸服务平台的搭建速度,同时,连续举办60多年120多届的广交会也将在两个月后搬上云端。
加速“触网”的同时,不少地方和企业也加大了“向内”的转向力度,在内需市场上为出口产品寻找“娘家”。 在一些外贸企业集中的省市,政府加大了对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支持,牵头与电商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出口转内销。
从企业层面来看,“两头在外”的传统加工贸易,供给端与需求端两头承压。在此次疫情中,由于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短板,这些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做出调整应变的空间也更小。有专家认为,稳外贸首先需要调结构,在支持加工贸易的同时,需要培育更多具有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外贸企业。
从政策层面来看,为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金融、财税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但在大力“止血”“输血”的同时,政策如何帮助企业提高“造血”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稳外贸离不开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对此,各界已形成共识。在此轮密集出台的稳外贸政策中,增设跨境电商、缩减加工贸易“负面清单”、加大对一批试点办法的推广力度等举措,不仅针对当下,也意在更持久地激发市场活力。期待这些努力能稳住外贸基本盘,也期待外贸企业能经受住考验,从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助力外贸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