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和很多港口、货运公司人员交流过,多数外贸公司、货运公司业务量大幅减少。”刚下飞机的中国国际海运网CEO康树春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他注意到国家相关部委正在为港口开放、恢复产能努力,比如在4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水运局局长李天碧介绍,交通运输部引导班轮公司及时恢复因疫情影响削减的航线航班。
康树春说,“虽然国外港口对货物的限制措施并非我们所能左右,但我国港口在疫情期间还是可以有所作为。我建议中国各港口在这一阶段不盲目攀比吞吐量、规模,而是在平台规则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上多努力,推动港口物流服务转型升级。我注意到无论班列运输还是海运都存在日常规则和防疫措施之间的衔接任务,足见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规则的重要性。”
“虽然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在国际货运中重要性提高,一季度发展势头很好,但海运依然是国际货运主力,对港口的限制措施确实有可能导致国际经济局势变化。”郝攀峰介绍,“一些外贸公司、国际货运公司都希望各国港口快速恢复运营。我们也留意到PAR声明,这一声明是发出了希望国际贸易复苏的信号。目前看到,国际国内支持这一声明的港口很多,汉堡港也支持声明。这对国际贸易复苏确有帮助。”
郝攀峰认为,各国根据具体情况对PAR声明响应的程度可能不一样。记者看到,PAR声明对此保持弹性:继续根据各国国情采取最佳做法,包括对航运界的防范措施、对岸上人员和船员的建议和协助、货物的安全处理等。
记者也注意到,一季度,我国沿海港口复工复产正在加速,全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据人民日报报道,天津港扩容改造,进口冷藏集装箱位居全国前列,打破我国港口单船接卸冷箱货物纪录;山东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箱量同比增长6.5%,多次创下昼夜海铁联运操作箱量突破1000车高产纪录;宁波舟山港创新模式,一季度货物吞吐量预计与去年持平;上海洋山港船舶流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然而,发展与问题总是纠缠并行,郝攀峰说,“现在遇到的新问题是,沿海港口传统货源来自周边100公里至200公里范围内的外贸企业,这段时间外贸企业订单明显下降,使得港口货源不足、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