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与上届欧盟领导人会晤时就中欧投资协定达成时间表,决定到2020年底前完成谈判。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表示,去年领导人会晤以来,中欧已经签署民航领域合作协定,完成地理标志协定谈判,正积极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并在负面清单、文本磋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不断推进
自2013年开始,欧盟和中国举行投资协定谈判,至今谈判近7年,到今年5月底共举行了29轮谈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几个月来,中欧双方谈判团队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积极推进谈判,3月到5月共举行了三轮谈判,工作富有成效。目前,双方已经商定了未来几个月的谈判安排。
“投资协定谈判因为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很具体,过程也很复杂,一般经历的时间会比较长,中欧领导人设立一个期限,说明双方对此协定都很重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刘明礼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反映出中欧关系的一个发展动向,过去中欧关系主要围绕着贸易,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最近几年,投资在双方关系中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
中国欧盟商会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盟企业在华开展业务面临巨大挑战,但仅有11%接受调查的企业表示,将投资转移到其他市场,大多数欧盟企业仍将继续在华发展,并扩大投资。随着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中欧经贸合作将迎来更大的机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欧中双方深化合作尤为重要和迫切。”西班牙智库知华讲堂专家恩里克·凡胡尔表示,双方保持相互市场开放、加快推进欧中投资协定谈判等不仅将推动欧中关系迈向更高水平,也将共同促进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
中欧对达成投资协定
各有期待
刘明礼表示,双方对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各有期待,欧盟期待比较多。从欧盟角度看,中国是一个庞大、增长速度很快,而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欧洲企业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欧盟是发达经济体,在很多行业里具有竞争优势,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到中国市场经营,将会获得更多机遇,尤其是在一些过去中国对国外开放程度不是很高的领域,例如金融、建筑、旅游、交通、能源等。
德国工商大会在今年5月份发表了一份声明称,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原则,质量优先于速度。协定主要目标是加强贸易和投资的法律保障和稳定的框架条件、减少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和不对称、消除歧视、非法国有和不公平对待。
“欧盟希望中国市场准入和开放程度与欧洲一样,然而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重点、力度、节奏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开放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刘明礼说道,中国开放的速度、范围能否满足欧盟的期待,中国是否能够无障碍对欧洲企业开放是双方分歧所在。欧洲企业希望障碍全部消除,时间越快越好,但中国也有现实的考虑,需要衡量自身的承受能力。
刘明礼告诉记者,对外开放不能简单比较开放的领域和程度,发展中国家如果对外开放速度过快,短期内不一定能够承受外部竞争的冲击,在经济、金融方面可能会产生风险和波动。
“中欧投资协定若能如期达成,对双方都是利好消息。”刘明礼表示,中国对欧投资2016年后出现了持续下降的状态,投资减少的原因很复杂,欧盟目前对中企投资不仅是经济上的考量,还有一些政治上的考虑。欧盟通过《欧盟外资审查法律框架草案》和《欧盟外资审查条例》等,对来自外部的投资审查越来越严,从中方角度看,中企可能会认为投资时机并不太好,需要观望。安永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投资者对在德投资并购的兴趣减弱,全年仅完成34起企业并购,同比减少三分之一,是2016年的一半。他表示,如果双方达成投资协定,意味着双方对外投资透明度更高,外国资金进入后,相关的法律保障也更到位,将促进双向投资发展。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副主席扬·扎赫拉迪尔表示,中欧按原计划完成谈判,将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不容乐观,但世界两大经济体仍设法克服困难,推动双边合作取得切实成效。
今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投资对提振经济形成直接推动力,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刘明礼表示,中欧双方都具备这种投资潜力,投资协定达成后,欧洲很多企业、资金将进入到中国市场,直接对中国经济形成拉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资金也将更多进入欧盟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产生同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