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及全球化进程带来冲击。各国各界通力合作是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该报告认为,中美两国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优势互补且处于抗疫的不同阶段。推进中美合作抗疫不仅有助于缓解美国疫情,也是加强全球合作抗疫的关键所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美民间开展了众多合作,为支持两国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呼吁加强中美合作抗疫的声音也愈加强烈。特别是在当前中美两国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开展共商合作、民间互动交流,是民心所向,不可违逆。
提供医疗物资展现专业能力
上述报告指出,此次疫情中,中美企业向两国人民捐赠了大量资金和物资,为缓解疫情期间物资短缺,特别是保障医疗及防护物资的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医疗、物流、制造等领域企业更是在发挥专业能力方面展现出强大力量。
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美国在华企业对中国疫情的响应速度快,援助规模大。截至今年2月17日,就有103家美国企业捐款捐物,总额达5.38亿元人民币,占当时外企捐赠总额的25.74%,位列各国排名首位。其中,Citadel、微软、A.O.史密斯、强生、通用电气、雅培中国、霍尼韦尔、可口可乐、安利等公司捐赠金额(含物资折价)都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随着美国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下半场”,中资企业积极行动,努力为美国抗疫提供物质保障。该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口罩年产能约为50亿只,约合日产量1370万只。然而,到今年2月29日,中国口罩日产量提升到1.16亿只。5月初,中国日出口口罩数量超过10亿只,有效支援了美国、日韩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抗疫工作。5月25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中国大量非医疗物资企业转产口罩和呼吸机,在疫情期间向美国出口的口罩已超过120亿只,相当于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了将近40只口罩。
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该报告还指出,商会作为企业与当地政府、社区间的桥梁纽带,可以把分散的资源和单个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合力。中美商会组织在此次疫情中积极发挥自身所长,为中美民间合作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美国商会、中国西南美国商会等在疫情初始便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推出相关抗击疫情的企业捐赠指引专页,鼓励各自会员企业通过捐款、支援医疗设备等方式,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帮助。同时,各商会也向其会员企业发送最新建议,帮助美国在华企业保护员工、顾客和当地社区,协助生产和运送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间接维护了全球价值链的稳定。

而随着疫情在美国暴发,美国中国总商会和总商会基金会第一时间联系各方资源,购买符合要求的医疗物资捐赠给全美各地医院。在美国中国总商会的组织下,截至6月8日,总商会基金会、总商会各分会以及会员企业已向美国21个州的50余家医院和诊所,以及20余家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捐赠医疗物资。其中包括:N95口罩、手术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手套、医用护目镜、消毒用品等,物资总数达到385万多件,总价值约为352万多美元。美国中国总商会还对捐赠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便提高效率,让捐赠物资在最短时间到达医院。此外,美国总商会还定期公布捐赠进展和明细,力求做到公开、透明。
加强科技合作为抗疫赋能
该报告还提到,中美高科技企业在抗疫过程中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科技,推动各国抗疫信息的交流共享,助力相关药物开发。
微软公司在向中国积极捐赠的同时,还为一线定点医院建设的传染病区构建基础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管理方案;与多地政府主管部门及卫健委展开合作,开发疫情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开展防疫信息实时互动开源项目,并提供免费Azure云计算资源,帮助企业客户打造一站式防疫信息分享平台。美国知名的远程会议系统 Zoom在疫情期间也免费开放给所有用户使用,为中国民众居家办公、学习带来方便,也为疫情期间中外各界交流提供了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