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势头有所显现
欧盟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欧盟和欧元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环比萎缩11.7%和12.1%,单季萎缩幅度均创下1995年欧盟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最高。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0国第二季度经济出现两位数萎缩,其中西班牙经济环比萎缩幅度最大,达18.5%。降幅最小的立陶宛也环比下降5.1%。欧洲一体化“发动机”法国和德国环比降幅分别达到13.8%和10.1%。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菲利普·莱恩指出,尽管欧洲经济第一季度已遭重创,但广泛的“封禁”措施主要从4月份开始实施,疫情对欧洲经济的最严重影响在第二季度显现。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衰退幅度10.1%低于欧元区的12.1%和欧盟的11.7%。
二季度经济数据惨淡在预料之中。不过,数据同时显示,随着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欧洲经济回暖势头有所增强。
欧盟统计机构5日表示,今年前六个月当中,欧元区零售销售平均水平仅下降4.2%,6月份整个欧元区的零售额比5月份增长5.7%,这是在4月份创下纪录降幅后,该指标连续两个月持续复苏。目前,欧元区零售额已经恢复到2月危机前的水平。
位于德国曼海姆的欧洲经济研究中心11日公布的经济形势预测报告显示,德国及欧元区8月经济信心指数均好于预期。报告显示,反映投资者对未来六个月德国经济信心的指数再次抬升,明显高于经济学家们此前的预期。该指数7月曾小幅回落,机构投资者曾普遍预期8月会延续小幅回落态势。当月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上涨幅度也明显大于预期。
欧洲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阿希姆·万巴赫表示,经济迅速复苏的希望继续增长,专家们预期会看到总体复苏,特别是德国经济。
市场调查机构埃信华迈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6月的47.4升至51.8,为2019年年初以来首次站上荣枯线50,显示欧元区制造业开始出现扩张。
埃信华迈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表示,欧元区制造业第三季度开局良好,8月份制造业产出有望进一步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见效,加上欧洲央行大量“印钞”,欧盟及各成员国政府及时向实体部门“输血”,欧洲经济4月“触底”后开始回升,7月以来经济回暖势头增强。
欧元区流动性不容乐观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元区通胀率持续走低。德国联邦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增值税税率下调和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德国7月份通货膨胀率为负0.1%。当月德国能源价格同比下降6.7%,继续对当月通胀率产生“下行影响”。去除能源价格因素影响,当月德国通胀率为0.8%。此外,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其中水果和肉制品价格分别同比上涨7.8%和5.4%。德国联邦银行(德国央行)此前预测,今年德国通胀率为0.8%,将远低于欧元区设定的通胀目标2%。
在此背景下,欧洲央行6月初曾决定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力求保障欧元区流动性,支持经济复苏。
欧元区中期金融稳定风险也在明显上升。欧洲央行副行长德金多斯指出,许多高杠杆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融资成本增加、供应链中断等挑战。对财政空间有限的欧元区国家而言,债务增加今后可能引发债务可持续性问题。
德金多斯强调,金融体系韧性对欧洲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确保金融市场运行良好,保障企业和家庭借贷。
万巴赫指出,银行业和保险公司对未来六个月的收益预期仍然很差,这令人担忧。
此外,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保罗·真蒂洛尼指出,与美国不同,疫情期间欧洲失业率上升速度明显慢于经济下行速度,短时工作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短时工作制持续时间有限,无助于长期维持雇佣关系,也不会增加民众收入。
欧洲央行宽松难加码
尽管各经济体纷纷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但疫情下世界经济的最大特征仍是“不确定性”,对于欧洲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各国面临复工复产的巨大压力,只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变“不确定性”为“确定性”,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复苏。
据各大研究机构预测,在不出现“第二波疫情”、不实施大规模“二次封禁”的前提下,下半年欧洲经济有望重拾增长,不过要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洲央行指出,欧元区经济产出最早2022年底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且复苏轨迹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另有分析指出,疫情之下全球贸易疲软和供应链受损继续影响欧洲外需,欧盟和英国有关今后关系的谈判悬而未决,欧洲内需能在多大程度上恢复正常也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实现持续、稳定、平衡的经济复苏对欧洲而言并不容易。
目前,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欧洲央行暂时不会推出进一步宽松政策,欧洲央行决策者迄今规避加大负利率,该央行推出的资产购买的规模和速度较为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