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8月PMI指数升至49,说明东盟国家制造业的健康状况连续第6个月恶化,但同时也意味着恶化程度减小,该行业的运营状况正趋于稳定。造成8月PMI指数上升的关键因素是工厂产出企稳,同时新增订单量降幅收窄。
8月,编制PMI指数中的工厂产出分项指标达到50,表明东盟国家制造业的产出在连续6个月的下滑后首次不发生变化。同时,东盟国家制造业新增订单量的降幅收窄到了今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造成新增订单量继续下降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外部需求减少,8月东盟国家制造业的新增出口订单仍有明显降幅,只是相比前月有所收窄。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高于50点枯荣线说明制造业正在扩张,低于50点则显示制造业萎缩。8月,报告涉及的7个东盟国家中,有2个国家制造业的指数在50以上。

马来西亚制造业的运营状况再度陷入恶化,但恶化幅度不大,其PMI从7月的50下降至49.3。泰国制造业PMI在8月继续上升,从7月的45.9提高至49.7,达今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菲律宾制造业连续第6个月萎缩,PMI从7月的48.4下降到47.3。越南制造业PMI从7月的47.6下降至8月的45.7。
新加坡制造业的表现在7个国家中还是最差的,而且在过去4个月里每个月都是如此。8月新加坡制造业PMI从7月的37.3上升至43,表明该国制造业继续出现明显萎缩。
总体而言,8月数据表明,东盟国家制造业的表现有所改善,但仍较为低迷。当月,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继续削减员工数量,幅度是今年2月以来最小的,但仍然可观。而积压工作量的进一步显著下降却反映出该行业仍有闲置产能。与此同时,企业继续减少采购活动,但减少的幅度是6个月来最低的。8月企业放慢了减少采购库存的步伐,但企业库存仍在下降。在价格方面,由于通胀加速,8月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成本负担再次上升。不过,企业的平均出厂价格普遍没有发生变化。

IHS Markit经济学家路易斯•库帕(Lewis Cooper)表示,8月东盟国家制造业进一步企稳,PMI上升了2.5点,表明行业运营状况的恶化继续得到缓解。总体而言,8月的数据显示出一些行业趋稳的初步迹象,产出和新增订单等关键分项指标远高于4、5月疫情最严重时的数值。尽管如此,还没有发现任何实际迹象能够表明东盟国家制造业正在复苏。库帕说,当工厂有客户需求和产量的明显增长时,复苏才会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