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这句话正不断从不同行业的美国从业者代表口中说出——他们试图说服的对象,是来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商务部、国务院和其他联邦机构的官员。
但从第一天起,这场听证会就俨然成为美国工商业界的“吐槽大会”,来自各行各业、反对加征关税的声音不绝于耳。
面对如此集中且强烈的呼声,下一步该怎么办,美国也许该好好掂量掂量了……
听证会上,美国企业发出“迄今为止最响亮的警告”
“加征25%的关税是给我们当头一棒。”
6月17日,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会长里克·黑尔芬拜因在听证会上说道。
他的话听上去充满了无奈:“如果我们能把更多生产转移出中国,我们会的,但我们一直做不到。”
里克的话,代表着听证会上无数同仁的心声——
路透社6月17日的报道指出,多个领域的美国公司都在听证会上表示,除了中国以外,它们在服装、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的生产地上几乎别无选择。
这无疑也给了曾经自信满满的美国政府官员“当头一棒”,要知道,此前特朗普及其内阁高级成员曾多次表示,对华加征关税将加快美国制造商离开中国的步伐。
至少从业者们透露的事实远非如此:“从其他国家采购将增加成本,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成本超过25%的关税。”
例如一家生产婴儿金属围栏的公司总裁表示,如果将生产转移到越南,报价将比中国目前的成本高出50%,而在墨西哥生产的报价更高。
还有服装公司首席执行官直言:“把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会降低鞋类的质量,提高价格,有百害而无一利。”
正如法新社将这场听证会形容为“迄今为止最响亮的警告”那样,来自美国制造业一线的数据和心声,正在让无数人看清加征关税背后的逻辑:新关税很可能对普通消费者造成更大伤害。
“经济学家发现,在前几轮关税中,新增成本几乎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7日给出了相同的观点。
“连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长期支持者都说他做得太过了”
换句话说,为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买单的,正是美国人自己。
基于此,目前美国国内反对加征关税的声浪空前高涨。
据法新社披露,就在这场原计划300多位代表出席的听证会之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最终收到了1200多份书面意见和出席要求。
而出席听证会的美国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格外受到关注,那就是新百伦公司。
路透社称,该公司在美国有制造业务,但也对加征关税表示反对,因为它们依赖中国零部件。
除了在听证会上提出对关税政策的批评外,该公司副总裁还曾于近日致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对华加征关税不会推动重要目标,只会威胁其在美国的鞋袜工厂制造和投资能力。
“连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长期支持者都说他做得太过了。”美国《洛杉矶时报》6月17日指出。
而在听证会会场之外,美国各行业也都在通过自己的渠道积极发声。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6月14日报道称,美国的制造业、零售业和农业等约150个业界团体和661家相关企业6月13日发布了一封致特朗普的公开信,反对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对华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损失超过200万个就业岗位,4口之家的年家庭支出将增加2000美元以上。”公开信用数字说话。
“这样的涨价幅度,甚至可能导致最在意成本的消费者完全不想购买笔电产品,”声明说。
美网友抱怨:“加征关税后,洗衣机贵了近10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听证会上,还有中国企业出席发声。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6月20日报道称,听证会第二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中国企业听取了意见。
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一家中资铝原料企业表示,加征关税将削弱美国钢铝产业竞争力;而比亚迪的代表则指出,该公司“一直在美国创造就业岗位,如果被征收关税,将改为在加拿大生产”。
英国《泰晤士报》6月17日刊文称,贸易战从来都不是好事,因为它会毁掉财富并导致稀缺资源转移至低效企业。
然而这或许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英国《金融时报》6月12日亦指出,问题的关键不是今天的美国民众缺乏战斗力,而是他们认为可能从一开始就不需要战斗。
“美国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报道称,美国民意难认可与中国进行“持久战”。
上述报道所描述的“民意”,在美国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印证——眼下因生活负担明显加重的美国网友们,正对加征关税举措怨声载道: